1、初始发行量:以太坊的初始发行量是通过2014年的以太坊众筹(预售)完成的,当时发行了大约7200万以太币。
2、通胀率:以太坊的通胀率是指每年新增的以太币数量,这个数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需求而变化,在以太坊的早期,通胀率较高,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升级,通胀率有所降低。
3、燃烧机制:以太坊引入了EIP-1559提案,该提案改变了网络费用(Gas费)的处理方式,其中一部分交易费会被“燃烧”,即从流通中永久移除,这种机制有助于减少以太坊的流通量,从而可能对ETH的价值产生积极影响。
4、流通量计算:以太坊的流通量可以通过减去已燃烧的以太币数量和未流通的以太币(如众筹期间未售出的以太币)来计算,这个数字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和以太坊社区提供的资源来查询。
截至2025年,以太坊的流通量大约在1.1亿枚左右,但这个数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要获取最新的流通量数据,可以访问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如Etherscan,或者查看以太坊社区提供的统计数据。
以太坊自2015年推出以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Frontier(前沿):这是以太坊的第一个阶段,主要面向开发者和早期用户,在这个阶段,以太坊网络功能有限,主要是为了测试和验证其基本功能。
2、Homestead(家园):2016年,以太坊进入了Homestead阶段,这是第一个正式的以太坊网络,在这个阶段,以太坊的网络功能得到了扩展,包括智能合约的部署和执行。
3、Metropolis(大都会):2017年,以太坊开始了Metropolis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了对以太坊协议的一系列改进,如状态通道和隐私功能。
4、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2019年,以太坊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网络升级,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硬分叉,这次升级包括了对以太坊虚拟机(EVM)的优化和对网络费用模型的调整。
5、Eth2(以太坊2.0):以太坊2.0是一次重大的网络升级,旨在提高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这次升级包括了从工作量证明(PoW)到权益证明(PoS)的共识机制转变,以及分片技术的引入。
以太坊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使其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平台,包括:
1、去中心化金融(DeFi):以太坊是去中心化金融革命的中心,许多DeFi应用和协议都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如Uniswap、MakerDAO和Compound。
2、非同质化代币(NFTs):以太坊为非同质化代币提供了一个平台,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在这里铸造、交易和展示他们的作品。
3、供应链管理: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可以用来创建透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产品的来源和真实性。
4、游戏和虚拟世界:以太坊支持构建去中心化的游戏和虚拟世界,如Decentraland和Axie Infinity。
5、身份验证和治理:以太坊可以用来创建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系统和治理模型,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的控制权和隐私保护。
以太坊的生态系统不断扩展,每天都有新的项目和应用被开发出来,这使得以太坊成为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太坊的流通量和应用场景将继续增长和演变。